安时达中东海运,出口中东清关过程中被海关发现货证不符会怎么样?
安时达中东海运,出口中东清关过程中被海关发现货证不符会怎么样?出口中东清关时被发现货证不符,后果会因中东各国海关监管细则以及不符情节轻重有差异,但整体以货物扣留、产生额外费用、罚款等为主,情节严重时还会面临货物销毁或企业被列入黑名单的情况,具体如下:

1.货物被扣与清关延误:这是最基础且必然的后果。像沙特海关已实现SABER系统与港口数据实时对接,一旦发现提单信息和SCOC证书上的货柜号、重量等存在差异,系统会自动预警,货物直接被扣。
2.产生高额额外费用:货物滞留港口期间,会持续产生仓储费、滞期费等。浙江某鞋企一批货物因相关证书申请延误,在沙特吉达港滞留40天,每日仓储费高达200美元,最终还得支付总货值15%的滞期费才得以放行。而且这些额外费用,按沙特 2025 年新规,往往会由进口商承担,可能进而引发买卖双方的贸易纠纷。
3.面临不同额度罚款:中东各国针对货证不符的罚款标准不同。例如阿联酋2023年修订的《商业欺诈法》规定,模糊申报这类货证不符行为,最高可处50万迪拉姆罚款,若存在瞒报货值等规避关税的货证不符情况,还会被实施“三倍税额+货物没收”的惩罚。
4.货物退运或销毁:若货证不符情节严重,如证书信息与货物核心属性严重不符,且无法补办合规证书,货物可能被要求退运。而若是涉及违禁品、假冒伪劣等故意伪报引发的货证不符,货物会被海关没收,甚至在海关监管下强制销毁,彻底造成货物价值损失。
5.企业信誉及后续贸易受限:频繁出现货证不符情况的企业,会被中东相关海关标记。一方面可能被列入进口黑名单,后续出口货物会被列为重点抽检对象,清关流程大幅拉长、抽检概率大幅提升;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在中东市场的商业信誉,当地进口商可能因担心清关风险,减少甚至终止与该企业的合作,给企业后续在中东的贸易业务带来长期负面影响。